生活/如果,疫情是禮物,它在妳的家裡帶來了什麼改變呢?

疫情帶來的生活的許多「不便」,但疫情也帶來許多「轉變」。

我漸漸地發現我的居家空間有了一些調整,有一些空間固定是「工作」用的空間,有一些是「休閒」的空間,有一些是「運動」的空間,有一些是「睡覺」的空間,空間一樣大,但好像變得更充實而完整,所有自己需要的空間,都不出門就能獲得滿足,以往或許只能透過「健身房」「圖書館」「星巴克」之類才能滿足的氛圍,在疫情期間內,我的家也逐漸成為有這樣品質的地方,到那些地方的時候,就能自然而然地工作或休閒,或是準備好好地睡一覺。

一天煮兩餐以後,先生的幫忙開始增加,否則他會戲稱自己是「閒置人力」。

他開玩笑地用我們喜歡的遊戲《Overcook》來說明,要一起突破一些關卡的時候,七手八腳地在一些瘋狂不切實際的廚房裡煮飯出餐的時候,如果有閒置人力,目標是絕對無法達成的,所以先生總是在我煮飯的時候問「有沒有什麼工作要安排給我?」,於是先生也待在廚房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漸漸地,先生開始喜歡開發起自己的獨創料理,對如何做菜有心得。

他逐漸擁有一些我不知道怎麼做的獨門秘方,如果我想吃那道菜的時候,只能拜託他,「拜託我想吃那道菜」,看著他研究菜色,逐漸掌握這些東西的奧妙,如何將我們有的材料變化成獨一無二的料理,越講越有心得的時候,我也覺得很有趣。但我還是時常要看著,免得他浪漫地大爆衝,再出現像上次的「神粥大陸」那樣的恐怖料理,我的腸胃會消化不了。

自從市場分流制之後,又出現了一些新的不同,我們分開上市場。

以往我可能會認為是我的責任,我應該要扛起這些責任,或是我認為先生不太清楚狀況,我只能自己處理的事,隨著市場分流制,我好像只能相信先生的選擇,因為我根本被擋在市場門口進不去,所以我只能開始默默地列好一張「第一次出門小幫手」的那種購物清單,盡可能把我的需求寫得清楚一些,然後讓他出門採購。

然後我也練習著更處變不驚一點,不管看到什麼都不要太驚訝。

疫情帶來好多不熟悉,又不適應的事,很多「過去習慣這樣做」的事,現在都「不能這樣做」,我以前喜歡每天早上出門去曬曬太陽,悠閒地吃一頓早餐,但現在連出門都不行,我好像有點想不起上一次出門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以前很喜歡跟先生週末的時候吃個館子,但現在我們常去的館子因為疫情也收起來了,我甚至想不起來上一次吃館子是什麼時候的事了,我們以前很喜歡逛街,就只是散步也順便看看街上出現什麼新的小玩意,但現在能逛的只有《健身環大冒險》裡的世界,每天能走的步數好像少到健身手環懷疑我是97歲老人。

疫情帶來了好多不熟悉,也帶來了好多轉變。

讓我們不熟悉又不適的那些,我們時常認為是不好的事,但也許這裏面總是有些珍貴的禮物,希望將我們的生命必要的轉變帶來生活裡呢?那些我們不太熟悉,但其實很需要被鬆動的僵化價值觀,一點一點地鬆動,讓我們能過得更自在,也更友善彼此,讓每個人都能在家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以自己喜歡的樣子參與、分擔家庭的家務勞動。

當女性們被安在「家務勞動」的總管身分時,我們一方面感覺很沉重又很有壓力,另外一方面也壟斷著所有的家務勞動的知識,這些知識通常只在女性成員間流動,男性通常不被允許擁有這些知識,也因此不太有機會體會到這些勞動的樂趣,並透過這些勞動感覺到跟家人的緊密連結。

當我們試著放手的時候,會有點不安跟恐懼感,但或許一切都會沒事的,不論如何這最後都會是屬於我們家的獨特歷史的一頁。

願每顆總是獨自背負著家務跟育兒重勞動的女人心,都能有機會透過疫情帶來的挑戰試著將肩上的重擔一點一點放到其他家人的身上,讓大家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家務,一起幸福。

#跟著疫情過生活 #疫情帶來的家務勞動重分配 #疫情帶來的居家空間重分配 #疫情帶來的高張力衝突也同時帶來轉變的禮物 #轉變總是讓人不適但我們能學著隨順 #讓家變成每一個人能安居放鬆的地方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