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那些女孩說的故事(八):兩種語言帶來的兩個木蘭

我其實是一個看電影只看原文的人,不管他是哪一種原文,我就是習慣原文加上中文字幕,所以我所寫的迪士尼影片的故事,都是建立在這個前提下寫的。但我沒有想過「中/英文版本」跟翻譯,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Mulan》這個故事,在中文跟英文的版本裡,個性差異很大。

以前我聽了別人說不喜歡木蘭,我會有點疑惑,不明白為什麼,但當我看著中文配音版字幕,搭配著我非常熟悉的英文版配音的時候,我突然領會到,這個翻譯一直迴避著《Mulan》這個故事的核心問題,也就是為什麼兩性有這麼強烈的「性別框架差異」,於是導致許多翻譯變得很古怪。

英文的版本裡,木蘭一直期待著「帶給家族榮耀(bring honor to family)」,但當她失敗了以後她唱的那首「倒影(reflection)」是一首非常深刻的歌,這首歌呈現了她在經歷「傳統中理想應該扮演的女性樣貌」與「真實的自己」有距離,感覺很遙遠,不知如何靠近的一個永恆問題。

在整個片子裡,她反覆地叩問著這個「倒影」真實的自己是怎樣的。

因著木蘭的心境,電影的運鏡也多次拍攝到「倒影」,包含一開始在湖邊的倒影,不敢直面,到了祖宗牌位前看著自己卻覺得陌生,然後在眾多的祖宗牌位面前擦掉自己臉上厚厚的妝,然後是用父親的劍斬下自己的頭髮時,劍上有自己形象的倒影,然後是被識破女兒身逐出軍隊以後,看著自己的頭盔的倒影。

每一次出現「倒影」,都是關於「木蘭與真實的自己」的議題。

讓我們看看英文版《倒影》reflection的歌詞:
Look at me (你看看我)
I will never pass for a perfect bride (我永遠無法成為完美的新娘)
Or a perfect daughter (或是一個完美的女兒)
Can it be? (難道)
I’m not meant to play this part? (我生來就註定無法扮演這個角色嗎)

Now I see (現在我懂了)
That if I were truly to be myself (如果我想要真實地對自己)
I could break my family’s heart (我可能會傷了家人的心)

Who is that girl I see (我看到的那個女孩究竟是誰)
Staring straight back at me? (那個直直回看著我的女孩)
Why is my reflection someone I don’t know? (為什麼我的倒影映照的卻是某個我不知道是誰的人?)
Somehow I cannot hide who I am (不論如何,我很難隱藏我是誰)

Though I’ve tried (縱使我已經努力嘗試過)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 (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我的倒影才能顯現我內在真實的樣子?)

讓我們看看中文配音版的《倒影》reflection的歌詞:
為什麼,我不能夠成為好新娘
傷了所有的人
難道說,我的任性傷了我
我知道,如果我再執意做我自己,我會失去所有人

為什麼我眼裡看到的只有我
卻在此時覺得離她好遙遠

敞開我的胸懷 去追逐 去吶喊
釋放真情的自我 讓煩惱不在
釋放真情的自我 讓煩惱不在

接著英文版的脈絡,木蘭展開的軍旅生活,是一場認真的「真實自我」與「鬆動社會對女性的框架」的戰鬥。而中文字幕版展開的脈絡,卻是一個忽略、滑過社會框架對女性的不友善,然後一方面強調「做自己會傷害到家人」、「失去所有人」,另外一方面又期待能「真實勇敢做自己,沒有煩惱」的矛盾故事。

從開頭的歌開始,兩種配音對故事框架的定調就已經非常不同。

所以,當木蘭的身分被揭露時,英文版的木須龍說,至少妳是為了救妳爹的命而展開旅程,而牠其實只想到自己要回去當守護神時,木蘭在雪地裡說著「或許我只是很想證明我能把事情做對(Maybe I really want was to prove I can do things right.)」對照起木蘭在傳統性別框架內的表現,她顯然很難符合跟回應那些傳統的框架,因此,說著這番話的她,其實只是卑微地希望能做對一件事,於是她接著說「這樣,我看著倒影時才能看到一個值得的、有價值的人(so I look at the mirror I see someone worthwhile.)」她無法在傳統結構中獲得的肯定,化做了日夜啃噬的自我懷疑,也讓她不相信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但因為這一切的努力都失敗了,於是「但,我錯了,我什麼也看不到(but, I was wrong I see nothing.)」。

但,對照起中文配音版本的這一段台詞,「我這麼做也許只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樣每當我看到鏡子」,「就覺得對得起自己」,「可是我錯了,我什麼都看不到」,從這樣的一段對話裡,不確定木蘭是否有意識到性別帶來的框架需要重構,但她選擇不討論這個框架帶來的壓迫、自己的無法適應與符合、跟這個框架應該如何調整好讓更多人被接納,她只討論「想活得自在」、「想活得像自己」,彷彿想在一個遺世獨立的地方蓋自己的世外桃源,而這樣的目標脫離「現世」的基礎,自然眼前一片虛無。

這個差別持續延續著,到達軍隊盛大回到京城,木蘭為了想告訴大家單于還有一行人沒死,京城還是危險的,因此跑到李翔一行人面前,但被李翔嗤之以鼻,認為木蘭是個不值得信任的人。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句非常重要的經典句子,也可以說是這整部電影的核心叩問「你說你相信花平的,為什麼變成木蘭一切就不一樣了?(You said you trust Pin. Why is Mulan any different?)」這個問句其實很尖銳,直指各種橫亙在整部片裡的性別框架與性別歧視,「為什麼男性的時候可以,到了女性就不同了」。

但這句話,在中文配音版裡,搭配上前面的脈絡錯置,再接上「你說你相信花平的,木蘭就不一樣了嗎?」,木蘭成為了一個強調自我實現、渴望被信賴跟肯定,卻不知道底氣從哪裡來,又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的狀態,這個尖銳的問句變成了一個「關係性」的問句,彷彿問著「你足夠在乎我嗎」的感覺。而失去了那個問句原本的重量。

如果你看的是英文配音版的花木蘭,妳可能會接收到迪士尼原本想表達的意涵,一個關於強烈地性別框架的叩問,一個女性渴望靠近真實的自己,卻受到各種規範與期待的壓抑,夾在其中不知所措的故事,以及最後在皇城裡突破性別框架的這場冒險,讓大家能平等地看待女性與她的能力的故事。

但如果你看的是中文配音版的花木蘭,妳可能會看到的是一個想堅持做自己、想活得更開闊更自在,卻想滑過不面對這所有不友善的框架,將這個問題偽裝成「女性的自我實現」的故事。而其實,這個故事離能到那裡還很遠。

我們對性別的敏感度瀰漫在生活裡,自然,也在翻譯中。

這個翻譯雖然可能包含著為了適應各種地方的文化,為了能對上嘴,為了在有限的秒數內表達類似的意涵,而可能做了許多的刪減或增補。然而,《Mulan》這個故事的中文配音版與英文配音版的歧異之大,幾乎可以說是兩個故事,兩個個性不同的木蘭。

妳喜歡哪一個版本的木蘭?

小時候的妳看哪一個版本?

妳覺得是什麼讓這兩個版本變得這麼不一樣?

願每個人都能活成真實的自己,也能鬆動結構讓彼此更自由。

#圖片及歌詞引自電影#那些女孩說的故事#其實是翻譯腦補的故事
#是不是以後應該考慮請爸媽不要帶小孩看中文配音版卡通呢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