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信用詐欺師:公主篇》:悲傷與留給觀眾的笑容

看完《信用詐欺師:公主篇》,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故事說了什麼,長澤雅美多美麗又搞笑、小日向文世多會演戲、阿弟在這片裡又犯了什麼蠢,而是明明只有幾幕的竹內節子跟三浦春馬。

在她們離世以後看著她們的笑容如此燦爛,我有種無以附加的矛盾感。

那個為了觀眾而展現的笑容必然不是假的,然而那個笑容的後面她們究竟還藏著多少痛苦,她們究竟動用了多少心力才讓自己能夠做到把這些「最好的自己」留給大眾,卻把那些最深的悲傷都留在一個人的掙扎裡?

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著為什麼三浦春馬要孤零零地在櫃子裡自殺,是什麼讓竹內節子無法感受到新生命的喜悅與再忍受下去而必須離世,對我而言她們不只是某則新聞,而像是從小一直看著的某個人卻不告而別那樣的錯愕。

一個在妳記憶裡笑容滿面的人,原來一直深深地背負著痛苦,一個關係的深淵。

原來這個關係一直不是真實的是嗎?不是妳們給了我們什麼,然後我們也能給妳們一些什麼的是嗎?而是妳們一直給予然後自己默默地倒下的嗎?那麼,一直欣賞喜愛著妳們的笑容的我們,是否是傷害著妳們的人呢?還是這是妳們最渴望被人們記住的樣子,而妳們懷抱著自己也還無法接納的自己遁去?

每一次看到重播起妳們的笑容,我內心這個巨大的疑惑就會再浮現一次,但我知道無論我如何叩問,這都終將是一個無解的題目了,因為妳們選擇將這個題目的答案悄悄地帶走了。

如果我沒有記錯,描述自殺者遺族心境的書籍《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遺族的悲傷旅程》裡描寫著「每個動念想自殺的人們內心都懷抱著三個以上的深刻困擾」,所以通常不只是「某一個理由讓他們選擇走上絕路」的,而是一系列的深刻煩惱,無人傾聽、無人理解、缺乏支援跟讓人們選擇全部埋葬。

身為自殺者遺族的人們時常懷抱著深深地罪惡感,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做得更多,是否那裡做得太少,哪裡不夠敏感導致這一切?然而,這本書溫柔地寫著,當這個人離世,我們註定已經無法知道這題的答案了,無論多麼努力。

長期懷抱著無人理解的悲傷,一個人默默地隱藏著這一切,憂慮、擔心、痛苦、不被接納的恐懼與無法滿足的深刻渴望,全部凝結成一個巨大的願望,自我了結。

我不知道有什麼好方法停下這一系列的衝動。

但我知道,如果有更開闊的空間能討論各種事情,不必懷抱著各種被評價、傷害的擔憂,或許,或許,我們都有機會在一切來不及以前拉住每一個渴望求死的人。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薛西佛斯般不智的堅定。

願每顆傷痕纍纍無力再努力一天的心,都能有契機再相信一次獲得療癒。

願每顆勞碌於日常生活的苦悶的心,都有敞開心靈擁抱自己與彼此的機會。

#圖片引自網路#信用詐欺師公主篇#竹內節子與三浦春馬#忍不住想起羅賓威廉斯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