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136/那些「表層的對話」如何奪走我們的心理健康?

說話,是一件這麼自然的事情,所以我們通常很少「想」,特別是科技進步的現在,我們交流變得越來越容易了,一個按鍵就能將互動傳遞到跨越國境的另一端。

說話越容易,「想」怎麼說一句話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短了。

我很喜歡日本神道教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言靈」這個概念,平安時代的日本人相信「說出口的話是有靈寄宿的」,如果沒有想清楚就不要隨意說話,因為說出口的話會由那些靈繼續進行後續的動作,無論你的意願是什麼,他們都會依照自己的力量前進,而那個後果可能是「脫口而出」的你沒想清楚的事。

網路霸凌導致的輕生,人人讚頌的老樹成為被人敬拜的地方神。

言語的力量從「出口」了以後就不歸你管,所以我們能管的,只有「我們說出口的話,是否確實反應我們內在真誠的狀態」一事。然而,我們有多少時間說話有仔細思考再小心翼翼地說呢?除了青澀的歲月裡第一次要將內心深藏的情意傳遞出去時,在有限的字數裡,絞盡腦汁想著究竟該如何傳遞感情,不會太多,又不會沒有到位,除了這種時候以外,似乎沒有什麼時候還會「絞盡腦汁想一句話該怎麼說」了吧?

亂說的話,讓我們遠離自己真實的心意,又帶來非預期的後果。

那麼,不亂說話呢,讓我們的語言都停留在「表面」這樣就輕鬆多了吧?《為什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一書中指出人與人互動的溝通有五個層次。最低一層的對話是「無意義的日常對話」,像是看到你了說一句「早安」「吃飽沒」「晚安」,我沒有真的想跟你互動,你也沒有真的想知道我吃飽沒,就只是一個「我看到你了」的回應。

再往上一層是「傳講別人的事」,我跟你說新聞上發生了什麼事,你跟我說昨天晚上鄰居怎麼了,我們談了很多話,但我們討論的對象都不是「自己」,不是我怎麼了,也不是你怎麼了,我們兩個人在場,但我們兩個人都沒有袒露彼此。

再往上一層是「講述自己的價值觀」,我說這件事我認為怎麼樣,這件事如何地違反我的信念,如何對如何不對,如何如何,這個層次已經比較揭露自己,有時候會有點危險,因為我們一但揭漏了自己的價值觀是可能會遭受攻擊跟威脅的事,所以這個層次我們通常也不見得會去。

再往上一層是「描述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很脆弱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很內心的事,要能討論這件事,其實很需要勇氣,「看到太魯閣號的事情讓我感覺很悲傷、很難過,其實也有點恐慌,所以我第一瞬間就打給了家人,確認他們是否安全,好久沒有感覺到生命是這麼脆弱的,我好久沒有跟家人說我愛你」,說出這樣的一番話,是不是會讓你感覺脆弱呢?

最上層的一層是「最高層次的心靈交流」,也就是「我選擇袒露我的情緒給你知道」然後「你也選擇袒露你的情緒讓我知道」,換句話說,我一個人用盡全力努力提升自己的對話能力跟層次,我最多也只能提升到第四層,因為「關係」與「溝通」終究有「一半不是我能決定的」,我這樣對對方,但對方能不能同等對我,這件事我們通常難以控制,也應該尊重對方的狀態無法強求。

讓我們試著回顧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你的對話都在哪個層次呢?

當年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從未展開第三層以上的對話過,我很少談自己的價值觀,也很少談自己的情緒,我多數時間的對話都停留在「無意義的日常對話」跟「傳講別人的事」,原來是因為這樣,我才時常感覺到自己的內在空空的,像是有一個洞,總是冷颼颼的灌著風嗎?

於是我開始展開冒險,有意識地減少「無意義的日常對話」「傳講他人的事」,而開始增加「袒露價值觀」跟「袒露情緒」的練習,並期待有一天能遇到「最高層次的心靈交流」。事隔多年,我的確經驗到許多次「最高層次的心靈交流」,也領會到「停留在表層的對話」多麼哀傷、沒有靠近自己、又沒有辦法靠近對方的感受。

語言,反應我們的思考,反應我們如何靠近自己以及靠近對方。

假使我們任由自己總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那麼我們通常就需要承擔「脫口而出的話非預期的後果」,以及通常在發生事情以後會說的「我的意思不是那樣」「我沒有這樣想」但卻已經造成傷害的事;假使我們任由自己總是說著表面的對話,因為這樣比較輕鬆容易,不用冒險也不會感覺危險,不會被傷害,那麼我們通常就會經驗到內心空洞洞的感受,午夜夢迴時不明白自己何以悶悶不樂,那種沒有確實地看到自己、也沒有確實地看到對方,似乎沒有真實穩固地連結的感受,來自生命的召喚。

但要展開深刻的對話,需要冒險,讓我們能靠近自己也靠近對方。

不把事情打哈哈過去,而是具體地指出自己的價值觀,承受可能被攻擊的風險,然後獲得看見自己的舒坦感,也獲得被別人看見跟更深刻一點了的交流感;願意冒險,讓自己的情緒更加自在地袒露,接納自己的確是一個會有情緒、有時候說不清楚的人,將最脆弱的自己拿出來與人交流,然後或許我們會受傷,又或許我們會獲得最深刻的連結,對方會告訴我們「我懂,這個我也曾經經歷過,這個時候真的很難熬」,然後我們就能建立起千絲萬縷的連結。

袒露、脆弱、連結,像蛛絲一縷一縷,最後化作綿密的信任之網。

唯有有這樣的一張網,能在我們即將墜落之時,心靈最脆弱之際,幫助我們不致墜落,因為那每一絲每一縷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血之作,這張網能拉住自己,也能幫助我們拉住彼此,暖暖地,支撐著我們度過生命的各種風暴。

專業,不可能取代那張獨屬於你的千絲萬縷的信任之網。

你目前的生活裡,已經有這樣的一張網了嗎?

願每顆在當代社會奔走忙碌的心,都能有如蠶絲綿密豐盛的網,幫助我們承擔生命各種可能的風暴與接住我們深愛的人們。

#非暴力溝通#大推脆弱的力量一書或是召喚勇氣也很推薦喔#語言關係連結織成的綿密之網能保護我們的心靈在黑夜裡不致崩壞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