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疫情帶來的轉變,可能是我們不適應卻極需的生命禮物

經過昨天的疫情升溫,大肆搶購準備囤貨兩周足不出戶,今天的你,大概打算哪裡都不去,就跟家人一起窩在家裡,這個屬於你的,有最強聯繫的地方,好好地什麼也不做的休息吧?

我時常覺得疫情很嚴峻,但它卻帶來了許多對當代人必要的轉變。

▼讓每個過勞的心靈都能好好休息的餘裕:
現代社會因為科技的發達,上班與下班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其實有許多人為了「多賺一點錢改變家計」,其實一直處於過勞的狀態裡,像是計程車司機,在疫情之前你隨便問一天的工時,都會是11或12個小時,但因為疫情的影響「再努力都沒有客人」,所以漸漸地在疫情之後,也會聽到許多司機先生開始學著「不那麼用力」地過生活,想開的時候開,開膩了就路邊休息,反正太用力也沒有客人。

搭配著各種紓困的專案,政府正告訴著大家「你的經濟狀況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們能一起面對的事」,不再是刻薄寒涼地看著你說「都是你自己不夠努力」,而是告訴你「這個風暴遠大於你一個人能承受的,我們能一起試著面對」,你只要好好地照料自己,讓這一切能順順地過就好。

好好地休息,那些沒有必要做的事都暫時緩一緩,一場「從個人到地球的大休息」,讓地球也有了喘息的空間,奈良的小鹿也回頭去吃草了,停下那一切沒有必要的事,多出來的餘裕,就是我們能好好休息的那些空白。

▼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的切分:
過去的生活多半都「卡死在工作上」,越來越方便聯繫的科技產品,看過就回不去的「已讀」訊息,讓許多人都像被老闆綁著項圈的社畜,不太清楚上班與下班的分際,有些時候是下班以後就可以合理的不看任何訊息,但也有許多時候家庭生活總是受到工作的侵蝕,感覺到無法好好地過生活。

疫情帶來的挑戰,提供了更多的「在家工作」「輪班上班」,將人們的生活重心從「工作」轉回家庭裡,也將過去各種看得到吃不到的假期,透過這個機會也讓公司練習著面對新的管理方式,員工不只有在辦公室才是上班,也打開各種「工作與家庭兼顧」的新的生活方式的新可能。例如:可以期待以後男性也可能可以請育嬰假了,而這一切在疫情以前是不可能想像的事。

▼學會為自己喊「停」,更好的照顧自己:
認真負責的人們時常過勞著,為了更好的家計,為了更好的工作成績,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滿足更多的渴望,總是過勞著,疫情逼迫著大家的生活「混成一團」,上班與下班的界線變得沒有那麼清晰,在家工作跟家庭生活糊成一團,以往沒有的跳上膝蓋的貓、跑到電腦邊的小孩、大聲的電視、看不到的同事,這一切都讓人不太熟悉,有時候讓我們覺得「好像必須更用力一點」才對。

然而,其實更重要的事是「學會為自己喊停,好好照顧自己」。

今天到這裡就可以了,現在先陪陪孩子沒關係,我也是人我也有自己的需求跟慾望要滿足,我也不是鐵打的,我也必須維持好自己的健康,好好地吃一頓飯,好好地休息,我可以慢慢地走,不需要什麼事都要衝第一,只要方向確實,我總是沒有停下腳步,每天持續地往同一個方向走這樣就可以了。

不是「必須最快地當第一」,而是讓自己穩定地往同一個方向走。

這一切都是這一兩百年裡其他時期的人們沒有過的可能性,也是一點一點地從「把人當工具」的現代化,一點一點地更朝向「看到人即是價值」的這件事,身為被暴力語言馴化的我們,要面對這樣的調整,一定是不太舒服的,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從一個「工具」變回「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好好善待自己」,不確定什麼時候「可以休息」。

我們體會到這一切的「搖晃」都是自然的,我們都能安然度過的。

為了讓我們更能成為「價值」的本體,而不只是「工具」,這是我們會面對的小小的不舒服與不適,好幫助我們更好地找到「什麼時候我已經累了需要休息了」「其實我已經過勞了」「過勞會讓我更容易生病而且走不久」「我不只是家人的提款機,而是重要的家人」「我們能好好休息」「當我已經累了我可以喊停,放過自己明天再來就好」,我是人而不只是工具。

疫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讓我們總是惶恐擔心緊張著。

假使你看到這後面其實藏著「更好的生活」的可能,感覺一樣嗎?

願每顆認真負責總是過度勞碌疏忽照料自己的心,都能趁著這波疫情好好地看看自己,其實是多麼尊貴而值得被好好珍惜對待,不只是工具而是珍貴的一分子,讓我們試著找到方法永續地走,而不是燃燒殆盡地往前走,好好呼吸,一步一步走就好。

#在疫情裡過生活#在安全的地方好好呼吸#學會工作與休息的分界#學會照料自己#學會如何展開綿密且善意的對話#讓我們好好在一起#你的生命是屬於自己的而不是賣給公司的#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為了工作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