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要是當時吻了他》不可能的奇跡,讓男人有家可歸的故事

如果你今年上半年還有餘裕看第二部日劇,我實在非常想推薦這齣《要是當時吻了他》,這齣真的很讓人絕倒,我猜測著應該是台灣的婚姻平權過關,帶動著日本近幾年也陸陸續續地拍攝了許多不同性傾向的日劇,像是《大叔之愛》、《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之類的故事。

這齣,並不是拍攝同志故事的日劇,但裡面有很多段落會感覺像是。

井浦新這個演員,過去的角色我真的沒有認真注意過,有看過但沒有認真注意過,但這齣《要是當時吻了他》幾乎能算是一人分飾兩角的演技,一男一女的演技,非常精彩,會讓人不知不覺地就被說服,這個男性的軀殼裡真的住著一個女性,不知不覺地就跟著劇情走下去。

所以當松坂桃李飾演的男主角喜歡井浦新的時候,畫面上真的有點衝擊,好像不太習慣又不太適應,不是很常見的畫面,但卻油然而生一種「好希望她們可以過得很幸福」的感受。戲中的演員都演得非常精采,讓人不由自主就相信了一個這麼荒唐的故事。

但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以後,感觸最深的地方大概是「一個男人該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可以回的家』」的問題,井浦飾演的田中先生,他是一個不善言辭,不知道如何跟家人好好溝通跟相處,中年失業,只能在家附近的超市打工,賺取的薪水微薄,也無法妥善支持妻子或孩子,覺得自己很失敗的丈夫。

這樣的人生,大概不是原先他結婚時的人生規劃,那個一帆風順的時候。

太太被迫要出門打兩份工,晚餐只能吃太太打工的便當店的冷便當,這也不是太太想過的生活,所以太太也給他壞臉色,跟兒子也沒有話題,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好好對話,最後只能相近如「冰」,感覺到自己在家像空氣一樣,唯一能喘口氣的地方,就是超市打工的時候跟超市不如意的小店長抽根菸,抱怨一下人生,順便討論一下如何在人生中扳回一城的各種想像。

失意、缺乏機會、想靠自己扳回一城的男性能有的選擇並不多。

不論如何,最後得到的是一屁股的欠債,缺乏關係的支持、又受到「男人應該要怎樣」所卡住的男性,所以最後只能搭上那班要去沖繩的班機,想告別人生,偷偷的,不告訴妻子跟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拖累大家的」。

等到「田中先生」醒過來的時候,他的問題已經全部隨風而逝了。

那些欠債已經被漫畫的版稅給還清了,然後還有持續的版稅收入來穩定家計,老婆終於不需要打兩份工,而可以持續自己有興趣的草裙舞教學事業,兒子變得開放許多,願意跟自己對話,他們都期待著他回來,原先以為死了的他,竟然能回來,「你回來就好了!」。

原先以為失敗要毀滅的那一切,竟然成為了一個「能回去的家」。

這個男性能夠回家,能夠有一個可以回的家,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一切的原因,都是那個不可思議的女性,那個頑固地想活下去的漫畫家「唯月巴」附身在他的身上,利用著他不想要的那條命跟軀殼,持續地創作著,也順便幫他修補著這許多的關係。

於是,當他醒來的時候,原有的一片荒蕪,已經成為了可回的家。

於是他能在這個可回的家裡,學著不擅長的事,邀約老婆去約會,跟兒子好好談心,保證不要再自殺,試著讓這樣的幸福被編織得更綿長一點,擁有第二次的幸福。

看著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著,「男性要回家好難」。

特別是在日本的原中產階級男性,異常的艱困。企業的裁員、對女性不友善的職場讓經濟重擔都在男性身上,普遍低薪的打工環境,對男性單一的成功標準,不能示弱的陽剛氛圍,也不能求助只能自力解決各種問題的訓練,逼得一個男性只能「默默地買一張機票準備一個人默默地去死」。

唯一一個拯救這樣的男性的方法,竟然是「不可思議的靈魂憑依」。

男性的毒性陽剛,傷害最深的大概就是男性自己吧,無法逃離、必須承擔、不能示弱跟不能求助、不能軟弱、不能表露情緒、不能失去控制、不能有彈性的多元作法、必須要給別人看得起、只能用符合男性規範的方式表露情緒,逼得人無路可逃。日本的男性,或許在這樣的狀態裡吧,不知道在台灣是否也是類似?

願每顆堅強果敢渴望踏上「男性典範」之路的男性,也能保留彈性,多給自己一些允許,幫助自己找到不同的契機與可能性,讓自己有機會跟所愛的家人一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之道。

#男人的苦究竟該如何說出跟如何被療癒#如何打造一個可回歸的家#毒性陽剛在男性身上奪走的大概是全部吧包含生存的出路#如果能有不可思議的奇蹟你會希望那是什麼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