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156/是「更靠近自己」而不是「更標準而乖巧」的繪本

從某個時候開始我的工作裡出現了「帶小朋友讀繪本」的親職團體工作,這讓我開始留意起台灣的繪本市場,然後漸漸地發現有一個類型的繪本總是銷售得非常好,但我個人卻非常不喜歡的繪本類型,也就是所謂的「品格教育」繪本。

一個「我告訴你你『應該』怎麼感覺,或怎麼表現」的類型繪本。

從我的分類裡來說,這種類型的繪本其實就是「言語暴力」的來源,限制了一個人(特別是,看繪本的通常是一個正在逐步建立自己對世界理解的孩子)的表達方式,告訴一個孩子「應該」跟「不應該」怎麼表現自己的情緒、應該跟不應該怎麼表達自己的需求,哪些可以哪些不行,每次看到這些「品格教育」繪本,我就會心情壞上一陣子。

社會不允許我們表達自己的情緒跟需求,所以我們從小限制孩子。

像是那句太早到來的「請節哀」,或是那句太早到來的「那又沒什麼」「我是為你好」「這樣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這樣別人才不會異樣看你」「你不要給我添麻煩」等等的,要求一個人「在意別人的感受比在意自己的感受多」,在意父母、師長、親戚、阿姨叔伯的感受比在意自己多很多,要成為人人口中的好孩子,才能讓父母親輕鬆。

為了讓我們愛的人活得輕鬆,我們從小練習噤聲自己,活成漂亮的壓力鍋。

於是每個壓力鍋都「一肚子氣」,不知道當自己「活得漂亮」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用活得這麼漂亮」?怎麼可以允許有人「活得不漂亮」?那些日積月累的言語暴力,讓我們無能想像除了「漂亮的壓力鍋」以外的生活方式,也不知道怎麼放下這個漂亮的壓力鍋生活,回到一個自然而可以選擇的自由人狀態。

但其實我想我們不需要複製這一切,讓彼此活成不快樂的壓力鍋。

不需要假借著「品格教育」的名詞,傷害彼此獨一無二的情緒感受方式,或跟自己需求連結的方式。不要誤會我認為「不施加任何限制」是正確的,我想表達的事情是「跟自己深刻的連結」是更重要的,協助孩子能跟自己的情緒有更深刻的連結,其實能幫助孩子情緒更穩定,更不會恣意暴怒,協助孩子跟自己的需求更深刻的連結,其實能幫助孩子更能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跟找到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繼續只能軟弱無力的當個「乖孩子」。

那是為什麼我買了這組繪本以後,覺得這組繪本真的非常可愛!

我非常喜歡這組繪本,雖然這組繪本一組五本要接近兩千元,算不上便宜,但一看了以後就讓我感覺非常開心。繪本是以「非暴力溝通」的精神寫的故事,也就是非暴力溝通中很強調的「長頸鹿的語言」也就是「非暴力的語言」,或是「心的語言」,說一種靠近自己的心的話,而不是一直活在「狼的語言」裡,也就是那些充滿批判、抱怨、評價、遠離真實的自己的心意的語言裡。

這個繪本非常可愛,可愛到我會常常在家裡讀給先生聽。

長頸鹿吉拉會四處去旅行,每一個牠去到的地方本來都有許多衝突跟不滿的情緒,彼此敵對無法順利合作,悶悶不樂感覺喪失生命動力的其他動物們,但當長頸鹿吉拉到了那個地方以後,其他的動物們就會因為長頸鹿吉拉問的問題,或是牠所唱的那首「心之歌」而想起來「對自己而言在乎的是什麼」,於是,最後大家竟然發現彼此的需要沒有衝突,而我們其實可以彼此合作,而且我們都能過得很開心。

身為一個活在現代社會裡時常鬱鬱寡歡的現代人,這故事好療癒。

其實我們都可以學會長頸鹿吉拉的那首「心之歌」,我們都能從彼此厭惡彼此敵對的生活裡,逐漸找到方式滿足自己又能照顧彼此。我們能不是孤獨地活成一個孤島,而是能彼此協助一起活得更好。我們能一起創造出什麼,讓別人都感覺到欣喜與富足,而不是充滿著埋怨跟憤懣地活著。我們能認得我們想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我願意」而不是「我被迫」,因為這件事也豐富著自己,滿足著自己。我們能更穩定地跟自己生命的根源連結,開出美麗的花。

一個人生多麼難的修行,卻這麼善巧地成為繪本讓我們能傳遞。

我們究竟會想栽種怎樣的種子進孩子的心裡呢?是「這個世界只會歡迎某種樣子的存在」?還是「不論如何這個世界都會歡迎你,而你可以以智慧找到跟大家和諧共處的方式」呢?前者很方便,後者很費力,前者的累積無論外人看起來好或不好,到某個時間點會崩潰需要找心理師談談,後者的累積會讓一個孩子遠離心理師,能找到好的方式發揮潛能又凝聚社群。

你會選擇一個前面累後面輕鬆的教養,或是越來越累的教養呢?

願每顆飽受言語暴力跟各種不友善的社會評價所傷的心,都能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心的語言」,一點一點地靠近自己的情緒,靠近自己的需求,明白真實的自己並不可怕,而自己可以好好地擁抱它,社群也能找到方式一起好好擁抱真實的彼此。

#非暴力溝通繪本#非常可愛的長頸鹿吉拉的故事#從抱怨東抱怨西到我們甘願或願意做哪些事#我們能試著共好互助而不是孤獨凋零#我們都能練習著唱那一首長頸鹿吉拉的心之歌#依然不是業配真心喜歡所以推薦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