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絮語/這不是我的書,而是一本受到了許多幫助才能完成的書

說老實話,我沒有想過我能夠成功地出版一本書,更別提是一本這樣溫柔而讓人看起來就感覺非常療癒的書,這是一本能夠誕生需要感謝很多人的書。

首先要感謝的大概是今周刊的副總編輯宜君,在茫茫的字海裡看到我的文字,寄來出版邀約,那是一件讓我又驚又喜的事,沒想到自己原來也是能試著把這些整理成一本書的,而且被認為是有出版價值的書。接著要感謝的應該會是我的編輯緯蓉,曾經看過這本書初稿的朋友們大概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纏繞的人,思緒纏繞,寫作也纏繞,大概會讓閱讀者感覺到迷惘的人,緯蓉是一位了不起的編輯,她反覆地審訂編輯這些文字,直到它們變得清晰易讀,像一位神秘的編織者,將一團毛線梳理成可以使用的毛線球,她在這本書耗費的時間跟心力絕對不比我少,但這本書的作者名稱只能掛我,我總覺得這是一種對她的剝削,但她總是笑著說「這是我的工作阿」,打從心底非常感謝她。

也感謝認為這本書很值得推廣的姵蒨跟澤葳,你們看過都說喜歡這本書,那讓我感覺非常有力量,也謝謝你們細心地與我討論這本書該怎麼推廣好,謝謝你們給我這麼多的空間。

也非常感謝幫這本書畫了插畫的 思華,感謝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願意幫助這本書畫圖,而且還要先消化這本書,再試著找到最合適的圖,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您其實是我專業上的前輩的時候,拜託您實在是一件感覺窘促不安又想逃跑的事,但謝謝您的幫忙,第一次看到初稿的時候就非常感謝,如果沒有您的插畫,這本書大概會再硬個100倍吧,佩服您與編輯的努力,謝謝妳們的幫助。

然後要感謝願意答應我的不情之請,幫助我寫下推薦序的許多前輩跟朋友:

李志強鄺麗君老師,我並不是一位接受正規非暴力溝通訓練的學習者,只是從自學的過程裡緩緩地發現這件事對自己的幫助,於是起心動念想把自己學會的東西跟大家分享,但我其實一直深深憂慮我的理解錯誤,也一直擔憂教了大家一些錯誤的東西,感謝兩位老師,協助我確認這些概念沒有偏離非暴力溝通的核心,不至於讓大家讀了錯誤的概念。

也非常感謝 黃天豪 前輩,當我忍不住質疑自己這本作品到底算不算在「心理學」的範疇裡,深深恐懼於自己會被圍毆致死的時候,願意協助我推薦本書,也給出我許多幽默讓人不禁莞爾一笑的答案,那總是緩解著我的緊張,於是這本令我擔憂又恐懼的書,才有機會面世。

感謝 林文蔚 Ewam Lin 當年從看著你的一日一景,到不知不覺能看到你出版第一本書,一直深深覺得你實在太酷了,能認識你們賢伉儷,也順著你們的眼光開始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我一直深深地感謝著你,也謝謝你願意幫助這本書寫下推薦序,謝謝你總是站在黑暗的地方卻不放棄看到光,那總是激勵著我也要成為那樣的人。

感謝 朱剛勇 如果說我的世界觀開始被啟蒙跟改變是遇到文蔚兄,那麼大概就是在小白屋遇到妳跟阿德,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多更多的看見,每每看著妳們努力實踐的樣子,我就會感到又羞愧又崇拜,不知道妳們如何從纖細地身體裡找到這麼多勇氣,也不知道妳們如何能做到這麼坦率這麼堅持,謝謝妳,在我的書裡看到了我。

謝謝 閱讀人主編 鄭俊德 俊德兄,每每看著您的海量閱讀跟海量推廣閱讀,我就會感覺到非常羞赧,彷彿怎麼也追不上您的感受,但也一點一點地從這中間練習著、也自我接納著我就是沒辦法這樣海量閱讀,只能小口小口咀嚼,謝謝您非常阿薩力地願意幫助我推薦這本書,那對我而言是一劑強心針,畢竟海量閱讀的您也鑑賞過了,這本書大概沒有我擔心地那麼差才是,非常感謝您。

謝謝 蘇益賢 前輩協助推薦本書,這是一本不確定會不會太纏繞或不容易理解的書,但感謝您願意試著閱讀,幫助推廣這本書。

此外,也要特別感謝 Chi Hin Cheong 阿池老師,香港的創傷同學會的推動者,與他的夥伴 Ruby Yeung,他們絞盡腦汁蒐羅詞彙並印刷出版的《同你聆聽卡》,這套以非暴力溝通的精神出版,並且正協助著香港的夥伴們療癒著政治暴力創傷的牌卡,願意將這些詞彙授權給本書引用,也順便引薦給台灣的讀者。

也謝謝許多願意收到我的書,願意試著在繁忙的生活裡撥冗閱讀,試著幫我寫下隻字片語協助推廣這本書的朋友們,謝謝你們願意答應我的邀約,謝謝你們。

也謝謝那些總是願意與我分享你們的生活瑣事,讓我能成為你們的支撐的朋友夥伴,於是也讓我為妳們送上這本書,希望有機會跟你們一起療癒自己。

這不是一本屬於我的書,更正確地說的話應該是一本我受到了許許多多善意、支持跟協助,才能一點一點地走到出版日的書,感謝在整個寫作與出版的過程裡被我騷擾,願意撥冗幫我看看初稿的朋友們。

也謝謝我的家人,願意支持我出版這麼一本自揭瘡疤的書,把自己的經驗跟自我療癒的故事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甚至比我更開心地拿著新上市的書一起跟大家分享,也謝謝先生,總是在我的起起伏伏間陪伴著我,當我的冒牌者症候群發作時支撐著我,總是無懼別人的眼光以自己的背脊做為我的牆,也謝謝我的婆婆,總是溫柔地看顧著我們,支持著我們做自己。

這是一本關於我如何一點一點找到屬於自己療癒方法的書,不知道能不能作為其他人的參考,但我試著整理下這樣的經驗,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個句子撫慰了任何一個人,我想我會非常開心。

《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這是一本反思日常生活「語言」的書。

它的起點是我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卻感到很困惑,不明白為什麼「非暴力溝通」被稱作「非暴力溝通」,那麼是否在我們的社會裡有另外一套語言,相對於「非暴力溝通」被稱之為「暴力溝通」呢?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語言,會被當作「暴力溝通」呢?為什麼我只是平平常常地說著話,卻要被當作「暴力溝通」呢?不用「非暴力溝通」就是暴力溝通嗎?

身為一個跟言語暴力糾纏得血肉模糊的人,我反覆地在各種書籍裡追索屬於語言的「合理界線」。

然後從大量的閱讀,讀到眼睛都被家人擔心要壞掉的狀態裡,逐漸地摸索出屬於我自己的界限,一個合理的,不壓到別人的界限,那應該是屬於我可以表達的範圍,在這個範圍裡我是可以表達的,只要我細心留意著我說的話都是自己的經驗,我並不會壓到別人,也不會勾到別人的不舒服,假使別人被勾到不舒服,那那裡面有一些對方自己的故事,我可以陪伴,但不會是我的錯。

從血肉模糊的糾葛界限裡,一點一點拆解開合理的界限的歷程。

心理學時常討論「健康的個人界限」,合適的「情緒界限」,身為一個心理師卻總是看不懂這一切,又迷惘又挫折的人,我從「反思日常生活的語言」,找到了為什麼這一切對我們來說這麼難的理由,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善意的語言環境,幫助我們善意地對待自己,也需要一個善意對自己說話的練習機會,幫助我們支撐自己,而這兩者都很難,所以我們通常只能繼續坑坑巴巴,繼續彼此言語暴力,弱弱相殘。

我們可以不需要這樣,就從「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語言」開始。

▼第一步:認知自己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
▼第二步:開始認識及分辨言語暴力。
▼第三步:改變使用的語言,展開非暴力溝通。

這是一條我療癒自己,跟療癒屬於我重要的人們的書,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一條你也能療癒自己的路,但我試著把這條路寫下來,希望能夠幫助跟我類似的有緣人們,也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一點一點地療癒自己。

願每顆在現代社會總是被工具化跟機械化的心,從小就體貼善良反過頭來照顧大人沒有機會好好當個孩子的小大人之心,都能有一個機會,拉開一點距離,重新思考語言究竟帶給我們多少的影響,我們如何對自己說話,我們又如何對別人說話,這一切如何傷害著我們又如何傷害著自己,並從此獲得友善的社群,彼此支撐,緩緩療癒。

◎博客來紙本書:https://reurl.cc/mLWLj7
◎博客來電子書:https://reurl.cc/83r3Mg
◎Kobo電子書:https://reurl.cc/Q919qO
◎Tazze電子書:https://reurl.cc/ogNgE5
◎其他平台陸續上市中:PUBU、讀墨、HYREAD、UDN讀書吧

◎有團購需求或合作洽談可洽出版社。

#新書今天上市#有紙本書跟電子書#如果你有電子書閱讀器可以買電子書我的版稅會比較多#感恩支持繼續筆耕#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裡面充滿了各種耳熟能詳的言語暴力#很台灣的例子#應該大家看了會有共鳴#試著一點一點地分析為什麼言語暴力如此傷人#會受傷不是你的錯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