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腦內解碼第二季》要反制洗腦,不更僵化信念怎麼做?

每次都是在看這種資料片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我學習過的知識又已經被突破了,考照的時候閱讀的關於左腦跟右腦的分工,早就已經被腦科學家們改寫再改寫了,這種時候一方面會覺得很抖,一方面又很慶幸有這種簡單的科普小品可以吸收,而不再是另外一本又厚又硬的教科書。

腦科學日新月異,但我們可能很少對自己的大腦感到好奇想理解。

看到《洗腦》這一集的時候,感覺有種一直默默理解著的事情突然通了的感覺。關於一直以來很著迷的邪教、洗腦、孤立的處境、僵化無法改變的信念,究竟該怎麼做不是更多的排除或壓迫彼此,而能夠有一個空間,讓這些都被這個社會所擁抱,擁抱這個人,而不只是看著那些價值信念然後清算鬥爭彼此?

「感到被排擠的人會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好站在排擠者的對立面(13:01)。」

我們很常排擠那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們,但偏偏這樣的做法正巧會讓那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們「更相信這套信念」,而越孤立,越可能讓這套信念根深蒂固,因為「信念與歸屬感強烈相關,你相信某件事是因為你想歸屬於某個團體,而那個團體協助你活下來(13:20)。」

網路上時常有許多互相攻堅,認為選舉就是智力測驗,認為支持某些人的就是某種狀態的文字,這些文字通常有的效果是「凝聚內群體」,但也同時會加深那些被他們認為笨或愚蠢的人們也「凝聚內群體」,於是兩群人變得更加極端。

「人們為何會受到極端主義影響,在研究裡有三個論題不斷出現:感覺不公、需要認同、以及渴望歸屬(13:40)。」「陰謀論最棘手的部分就是正確資訊無法改變相信陰謀的人(20:45)。」

「要記得一旦我們的信仰是神聖的(指某種根深蒂固的價值信念,例如宗教、或政治立場、愛與隸屬的信念),大腦就不再認為有值得爭辯的空間。如果是我們認識的人,例如:摯愛、朋友或家人,當他們發表極端主義思想時,你會想與他們爭辯,或是徹底停止跟他們對話,而這只會讓問題更嚴重(20:46)。」

同時,我也聯想到許多有精神病質的人們,當他們剛開始進入某種痛苦、不連貫、鑽牛角尖、相信某種陰謀、認為有人要加害於自己的狀態時,這種情況裡他們通常都是會被駁斥的,而這種駁斥,或是這種對情緒跟需要的否認,可能會加深他們認為「你是壞人那一夥的」跟更加相信陰謀論好保護自己的想法,而這樣的一路下去,可能就會通往更深的疾病樣貌跟功能損失。

「你不能說服別人放棄信仰系統,但你能做的是使他們感到被你的族群接納(21:43)。」

「我們想把相信這些事情的人病理化,認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意志薄弱,甚至可能認為他們瘋了,但人人都有同樣的弱點,如果條件符合我們都可能淪陷(24:10)。」

影片裡一位女性因為受性侵而逐漸加入反猶太社群,甚至對同志酒吧扔瓦斯彈,因為被溫暖地接納跟當作人看待,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傷害了許多人,而自己不該這麼做的,於是投入人生療癒自己過去犯的錯;另外一位女性則是深深地誤信了網路上盛行的陰謀論,逐漸擁護歧視性言論,並因此喪失婚姻家庭跟工作信譽,直到接受治療,才發現原因跟童年的創傷非常有關係,也投入她的人生希望能做一些善意的事,當然,也要面對過去犯錯而來的不諒解跟攻擊。

疏離,斷裂的人際關係,人生中的逆境,湊滿時我們都可能踏錯。

這種時候,能拉我們一把的,通常不會是「你不要想這麼多啦」「就跟你說不是這樣」「你怎麼都不讀書又沒常識」,而是能善意地持續對話,並允許我們逐漸能自我接納,也鬆動那些不順或創傷,允許我們目前不知道、不會、不擅長,但可以用自己的角度思考,提供善意的支撐,允許我們摸索出自己渴望的生活樣貌的人。

面對生病、不一樣的人時,妳會怎麼對待他呢?

當妳是那個不一樣,感到格格不入的人時,妳渴望什麼對待呢?

願每顆被拋擲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總是會面對許多創傷跟逆境與人際疏離的心,都能遭逢善意,讓那些僵固的信念有機會鬆動,讓真正的渴望跟期待能溶解而出,也願我們都能成為彼此善意的支持者,善待創傷。

#Netflix#腦內解碼第二季#推薦值得一看#青春期的腦跟創造力或洗腦這三集我都覺得很讚#特別是洗腦這集#推薦每一個人都去看#非暴力溝通的社會療癒可能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