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打包袱》如何紀錄一個傳統同時說個新故事?

越追劇越覺得劇作家們是一群「轉化人心」的高手,才能在歷史裡找到那個「甜蜜點」,一方面紀錄下歷史裡真正發生過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在這樣的背景上卻不繼續複製那些陋習,而是試著在舊的基礎上說出一個新精神的故事。

保留並延續自己的歷史,卻同時解放那些早已不合適的。

在看《打包袱》之前我不知道韓國有這樣的文化傳統,關於「在夜裡綁走寡婦或婦女,使她們嫁給新的人家」的文化,做法基本上就是台灣說的「蓋布袋」,但在台灣說「蓋布袋」的時候聯想到的是痛打一頓,在韓國則是綁架並帶來了婦女的移動。

綁架婦女惡質,卻同時解放了無法移動的女性。

究竟是什麼讓一個女性「無法移動」呢?

女性有很多理由無法移動,從原先的身體限制(未被訓練因此不懂騎射等等)到被外加的身體限制(例如:三吋金蓮);因為父系傳統的限制而無法歸屬於任何地方(例如:姑娘廟),或是為了守貞育兒而必須持續守寡,好換得貞節牌坊;以及持續灌輸在女孩內心的各種教條,讓她們接受「這就是妳這輩子的命」「妳就是來贖罪的」「妳只能這樣」,從內在癱瘓掉一個女性移動的可能性。

無力的、無能的、只能堅守某套信仰擁抱致死的。

女孩們或許或多或少都抱著這樣的信念,服從而不爭搶,接受著命運以及人生就只是等待死亡前的盡責,不羞辱家門而已。

《打包袱》這個故事很有趣,在於男女主角的數次身份翻轉,以及在這個過程裡他們對彼此心靈的拯救。

明明是公主被嫁給了左相家,未過門丈夫就死了,她的一生只能守女兒寡以維持兩個家族的顏面,她的幸福沒人在意,也在意不了;縱使她出嫁前本是一個活潑騎射可以與男子匹敵的人,進入「禮教」的框架就是人人都可以啐妳兩口。

明明是個「活著待死就沒事了」的人,反而因為「打包袱」而捅破了一切的平衡。

要如何從禮教束縛中拯救一個受困求死的女性?無論她是以沒有創造力的方式一心求死的活下去,亦或是選擇以一條繩子掛上去離開此世,女孩時常擁抱著一整套趨使她們朝向自我消滅的價值信念,只能這樣,不能吵,沒事就好,這輩子就這樣了,來贖罪跟償還的。

一個只能靠打包袱過生活的街頭混混,碰巧打到守寡公主,攪起了一團混亂。

透過《打包袱》這齣戲,我們能看到男女主角逐漸從一個「此世生無可戀」的一種「僵化待死」的心境,逐漸轉換到「有彈性能發揮創造力」能夠爭取自己的渴望,守護自己及重要他人的心情,甚至在過程中能跟原先視為敵人的人合作,並在最後成為深刻的友人。

我們的身上多少都有著這樣的「待死信念」,擁抱著就是朝向死亡,而不是能愉快地面對生命跟摯愛之人。

看一個好故事,鬆動那些不再適合的信仰嗎?

願每顆誕生在這個充滿壓迫世界的純真善良之心,都能有巧妙的因緣能逐漸看到壓迫我們的框架,並獲得支撐發揮創造力,守護跟捍衛自己渴望的生活,開心地活在此世。

#韓劇#打包袱#如果放到現代就是限制人身自由跟人口販賣#但古代的禮教限制人身自由也不遑多讓#如何在傳統上說出一個解放的新故事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