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沒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關於我們家的性別轉型正義一事

性別平等這件事,身為一個一般長大的傳統異性戀女性,總覺得搞不太清楚這件事跟自己的距離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很多事情要說要堅持嘛,好像也沒什麼好特別堅持的,大家開心也就好了不是嗎?要說不舒服嗎?其實身邊的人也都是好人,誰沒有一點不舒服不是嗎?

總是不太確定到底有什麼應該在意的?或是應該在意多少?

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了可以在意的點,關於「原來我弟從來沒有削過水果給父母親吃」。

仔細回想的時候才會發現到「女孩多半是以『別人的準媳婦』的方式教養著的」,所以父母親會很有意識地希望讓女孩有很多機會練習,關於如何下廚,關於如何迴避各種烹調時可能遭受攻擊跟挑剔的瑣事,像是怎麼做魚不會煎到破、水餃不會煮到破、洗碗槽的濾水處一定要清洗之類的細節,切水果跟擺盤似乎也是其中的一件事,要怎麼做到不會被嫌棄,讓女孩以後不管嫁到哪個人家都不會被嫌棄,也可以有輕鬆的好日子過。

男孩,好像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既不需要學會下廚也不必調適。

教養的歷程裡,就讓女孩習慣性地接受不合理的事,盡可能地拉大一個女孩能接受跟包容的事,然後盡可能地讓一個女孩習慣要完美好不會被攻擊,不要被先生嫌、不要被婆婆嫌,然後才能有好的日子。這樣的教養歷程,其實也是一個「逐漸變成客體」的歷程,要變成一個「繞著別的什麼轉」的存在的歷程。

小時候,我就開始被訓練著切各種水果,然後要擺盤擺得好好的。

關於怎麼切是切掉太多,怎麼切是剛好沒有浪費食物,怎麼切的力道剛好不會捏壞水果,怎麼擺好看,怎樣的大小口對誰來說可以對誰來說不行,怎麼處理不會讓蘋果變黑,要讓人看起來總是賞心悅目能感覺自己被服侍得好好的事。

但我從來沒有注意過「好像只有我被這樣要求」?

有天我買了一堆芒果,剛好跟弟弟說話,熊熊問他「你曾經削過水果給爹娘吃嗎?」

弟弟回答「我都不吃水果,都嘛是我娘削給我吃怕我不吃水果阿」,一瞬間不知道哪裡腦神經燒斷,突然開始「非常在意性別不平等」,忍不住跟他說「不管,你一定要削水果給我爹娘吃!不然我會覺得這個世界太沒有公理正義」,然後討論的中間夾雜了許多弟弟覺得被我暗算了,又覺得幹嘛這麼麻煩,然後我又解釋了許多小時候的我的經驗,最後弟弟摸摸鼻子說「好啦!如果我削一個水果可以讓我姊覺得一吐怨氣,我就削嘛!」

於是,有了圖示的該當事芒果。
第一顆聽說死狀悽慘,他堅持我只能放第二顆的照片維護他顏面。

從爹娘那裡聽到弟弟切芒果的趣事,覺得人生一吐怨氣。我爹看著他切壞了第一顆,忍不住看不下去地示範切了一顆芒果自己拿去吃了,一邊表示弟弟切的那顆芒果會死不瞑目,被譏笑的弟弟不甘願地削了第二顆,要拿給我娘吃,結果我娘吃了死不瞑目的那顆,把切得漂亮的讓給了弟弟增加一點日常纖維。

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也覺得有機會能做這樣的事也很不錯啦。

有願意為了讓老姊一吐怨氣而認命做不擅長的事的弟弟,有這樣互相虧一下的家人,有不管怎麼嫌都還是會接納包容我們的父母,是很奢侈的事,能把這樣嚴肅的事變成這樣搞笑的事,覺得還是蠻好的。

妳家的弟弟切過水果嗎?(哈)

願每顆在制式地性別框架下被養成,沒有機會嘗試不一樣的生活選擇或可能性的心,都能有機會踏出舒適區,一點一點地嘗試一些不一樣的可能性,也讓生命變得更豐富而豐盛。

#生活#女性與女性經驗#性別平等#不起眼的日常瑣事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