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161/留意語言的效果,究竟是朝向連結或是斷裂?

這是之前疫情還沒變成三級的時候,跟同學們一起在課堂上練習的其中一張照片,我們在回憶「有情緒的時候會遭遇的言語暴力」跟「有情緒時想聽到的話」。

同學常常開玩笑地說「寫言語暴力比較容易」。

一下子就能啪啪啪啪講出一堆,講出來的速度比寫的速度還快,快到負責寫的同學常常需要喊「等一下等一下」,一瞬間就能寫完哪些「情緒沒有被善待的言語暴力」。

小時候如何被對待的經驗,時常會塑造我們腦袋裡的那捲暴力錄音帶。

運氣很好的人,腦袋裡的那捲錄音帶有許多人充滿善意與溫暖,能夠支撐一個孩子的情緒跟需要,但運氣沒有那麼好的孩子,腦袋裡的那捲錄音帶充斥著各種傷人的句子,縱使那個傷人的片刻已經過了,卻持續地在自己的大腦裡反覆播放,一直持續地傷害著自己,也偶爾爆衝出來傷害別人。

如果這是不合理的,為什麼從來不曾有人喝止?

既然這一切不是不合理的,而是這個世界的道理,那麼我最好快點適應這個世界,所以我用這些句子來「砥礪」自己也很正常吧?關於「你最好識相一點」「你不怎樣怎樣還想混下去嗎」「你這個廢物米蟲」等等的,加倍用力地切割著自己肉做的心。

我們相信「這是幫助自己適應社會生存的方法」。

卻很少留意到,那一切不過就只是「這個世界的理不盡(不講道理)帶來的創傷」,而我們時常無意識地相信了這些創傷必然會到來,這些情緒必然不可能被善待,這個世界只會這麼不友善,所以我們也這麼暴力地對待自己跟彼此,並因此助長更多的創傷。

當世界並不完美,受傷就是一種必然而不是我們活該。

這個世界終究會不夠完美,缺乏各種多元的方式容納每一個獨特的存在,所以我們總是切割著自己或是用力掐緊那個想說話的自己,避免他對著這個世界發出聲音,總是有人私自懷抱著難言的痛苦,總是有人想著要悄悄地離開這個世界,總是有人覺得自己大概是外星人來到了錯誤的世界而責怪著自己。

你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界還不知道怎麼容納獨特的你。

所以我們的每一句話,能成為讓這個世界的惡意繼續衍生,逼得彼此無法存活的利刃;也可以成為撐開這個世界的空間,讓彼此能夠好好喘息,彼此療傷的棲所。

你的語言,時常是哪一者呢?

是複製這個世界的理不盡,在彼此的心上刮上刮痕;或是試著看到眼前的人,願意試著小心翼翼地陪伴彼此,拉住自己腦袋裡的爆衝,一點一點的,讓彼此能夠安歇?

在這個世界裡,妳有自己的安歇之所嗎?

願每顆被拋擲進這個理不盡的世界裡,被迫面對不完美與創傷的心,都能遭逢善意,明白並不是你的錯,而是我們需要更多空間容納每一個特殊的存在。

#換位思考與非暴力溝通#社區大學課程招生中#原定的九十月線上課會稍微延後開始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