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169/那些深刻入骨的言語暴力,讓我們無法欣賞自己。

「活著」這件事對我來說很多時候並不容易,身為一個非常厭世的心理師,我最喜歡的作者大概是《躁鬱之心》的作者凱‧傑米森,她一方面是專業工作者理解著自己的病程跟墜落,一方面又是病友只能在一列瘋狂奔馳的雲霄飛車上上下起伏,那中間的張力,我總是覺得深深共鳴著。

身為一個很多時候看不懂「愛自己」的心理師,總是感覺很挫折。

那感覺像是身為一個厭世的心理師,曾經去自殺防治中心面試工作,於是提及自己也曾經有過厭世的念頭,希望能運用這樣的經驗來靠近人,結果卻在兩周以後接到莫名其妙的關懷訪視電話,電話那頭小心翼翼地探問著「所以最近心情還好嗎?」,除了在內心受到震撼,沒想到會被這樣對待,再外加尷尬地笑著回覆「沒事」之外,不知道能做些什麼。

這個世界的「正常」總是太剛硬,總是有很多框架讓人難以喘氣。

當我們一邊說著「嫌你就是愛你」「你就是玻璃心,這樣無法在世界上生存」「要強悍一點要有競爭力」「你不可以像你的樣子,這樣不行」,然後說這一切「都是為你好」,當我們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在整理關於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的時候,會浮現的也就是這些血肉模糊的言語暴力句子。

「愛」,還是「礙」?刻印在身體裡血肉模糊支離破碎難以組裝。

當「愛自己」變成一種單薄輕巧的口號,而「我愛你」變成一種隱身在巧妙語言背後的權力控制時,人究竟該如何逃出生天?一蹋糊塗,有時候連把今天延長一些,讓自己能夠持續呼吸到能夠看到明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活著,很多時候是一件很難的事,特別我們都喜歡成功討厭失敗。

於是我們都在不經意之間活得越來越剛強而易脆,擁抱著那些傷害我們的言語暴力句子,並認為「就是這些句子幫助我們走到這裡」「這些句子就是我的一部分」「就是只能這樣生活」「大家都這樣不然還要怎樣」,於是吸收著這個世界的暴力,並且複製著這些暴力對待自己,相信自己只配這樣的對待。

像卡蹦公爵。一次的失敗代表了它作為一個玩具永久的污名烙印。

這個社會從未善意,但我們可以試著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地幫自己組織一個善意的環境,讓自己能夠在這樣的環境裡試著分辨,究竟哪些是一直深刻地傷害著自己的言語暴力,而哪些是自己一直感覺到重要且願意試著堅持的事,哪些是別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事,而哪些是自己思辨過後願意試著堅持的事?

試著認得言語暴力,然後從零開始,重新拼湊自己的人我界線。

讓那些一直隱藏著傷害的語言、那些一直削弱著你的力量的人們、那些讓你無法靠近自己的情緒或需要的環境、那些不尊重你的獨特的氛圍,都在這樣的思辯裡一點一點地遠離你;也讓我們有能力一點一點地移動,直到能夠找到足以療癒自己的善意環境。

然後,從自己開始,成為停下這個世間暴力的起點。

想知道在你的身上有多少言語暴力的痕跡嗎?

不妨試著一起做做這張PPT上的題目,試著整理那些時常會讓你感覺沮喪的事、那些總是達不到的目標、那些想改改不了的壞習慣,然後,試著把重點放在「當這些事讓你沮喪的時候,它究竟跟在怎樣的句子後面?」,例如:你就是這樣沒有競爭力、你果然是個廢物、你就是過太爽、誰像你一樣沒有用、連自己都控制不好的人有什麼用,一直傷害著你的句子,究竟是哪一個句子呢?

你可以試著一個人整理,也可以試著跟一群人一起整理。

跟著一群善意的人一起走,能幫助我們更能掌握這些概念,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彼此支撐,走得更遠一點點。因為這一切都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這個世界的不友善臨到我們身上的各種刻痕,由人帶來的傷害,只能透過善意的人來療癒。

願每顆總是懷抱著難言的苦,不知道該如何描述,渴望著更靠近自己卻總是被言語暴力所傷害,而鮮血淋漓感到支離破碎的心,都能夠找到一個能夠善意支撐自己的環境,讓自己能夠逐漸展開分辨,一點一點地重建屬於自己的界限,成為完整且內外和諧的存在。

※2021-2022展望新年九週週六線上課招生中 (確定成班)。
※時間:從下週【週六】開始,09:30-12:00。
※日期:12/11、18、25; 111/1/1;1/8、15、29; 2/5、12。

#換位思考與非暴力溝通#換位思考與非暴力溝通跨年展望班成班#時間有限者可以報名九週的精華班#時間充裕的朋友可以報名社大的17週課程#難以區辨言語暴力就很難展開自我悲憫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