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那些令父母手足無措的性好奇該怎麼應對?

這個年代當父母實在夠難的,我最近看的書《女孩,妳真的夠好了!》一書裡提到「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父母雙方投入教養的時間都大幅增加—但我們作為父母的信心卻降到最低(p.32)。」

我想這裡面的難處大概是許多專業突飛猛進著,因此我們過去認為許多「沒關係」的教養方式漸漸地被各種專業發現「有關係」,因此從各種層面倡議以促進親職能力,然而這一切卻可能讓家長感到進退維谷不知所措。

「如果這件事這麼重要,那自己怎麼長大的?如果自己都能長大,為什麼要勉強自己為了孩子痛苦的調整?」

或是當看著這些科普類書籍時感覺到恍然大悟,同時深感挫敗。「我覺得這一切都很棒,我也很想做,但理智上想做,實際卻總是做不到,感覺到自己總是會爆掉」,然後總是陷入一種挫敗跟自責的情緒裡。

假使妳還願意思索親職教養的問題,其實妳已經非常努力了,已經是這個世界培養善意、養育健康兒童的前線了。

這個社會裡總是有許多處境更沒有餘裕,只能「複製」並嘗試「減害」的教養風格,減少複製那些自己曾感受過傷害的教養,但總是一不小心就捉衿見肘,不理解孩子怎麼總有這麼多「出頭」(台語:意想不到的想法或做法)感覺非常為難。

如果您是還有餘裕,希望能修復許多過去世代傳承下來的因為不理解而犯的錯誤,以更療癒更尊重的方式培養孩子,讓他們對自己跟身體更有信心,像這樣的專業繪本實在值得推薦!

每個孩子都曾好奇過的那些問題,每個父母親可能都不曾準備好就被殺個措手不及的哪些問題,究竟該如何準備自己,好能更好地協助孩子面對性?讓孩子知道性不是彼此間不能談的事?也讓孩子知道自己永遠是孩子能尋求協助的人?怎麼回答能更好地支撐跟貼近孩子?

◎為什麼妹妹跟弟弟的下面長的不一樣?
◎為什麼弟弟可以站著尿尿,妹妹卻不可以?
◎父母親不想被孩子以某種方式觸摸,該怎麼設限?
◎「我從哪裡來的?」身為父母準備回答到哪裡?
◎針對孩子的性教育我到底需要什麼心理準備?
◎不同孩子的特性下,如何不勉強地引導?

指導手冊裡有豐富的資訊,而繪本裡有充分的親子互動可能性,是一套可以想像要怎麼操作跟使用的親職性教育用書,能打開那些很少被談的「性」,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身體、尊重自己的身體,也依附父母理解自己是能被接納跟信任父母的。

或許我們都不曾獲得這樣的教養,有這樣平等尊重、能侃侃而談性議題的親職互動環境,所以總是面對孩子的性問題被殺個措手不及,又對自己的情緒爆炸或羞憤大怒感到自責。其實我們可以不需要這樣,從閱讀裡取得替代的經驗,關於「原來可以這樣互動」、「我沒想過可以這樣,感覺真好」,一點一點靠近那個更尊重自己跟孩子的親職教養方式。

關於「我好,你也好」的教養。

關於「你不麻煩,我不必暴怒」的靠近情緒。

也關於「性是能談的,我會陪你靠近身體跟建立信任」。

妳會期待自己曾有過這樣的性教育嗎?

願每顆在遮遮掩掩間摸索,羞愧地面對身體跟自己的性的困惑之心,都能有機會理解這一切都不需要羞愧,這一切如此自然,而我們能擁抱自己的身體、擁抱信任與善意無所不談的親子關係,知道身為孩子的我們總是能跟父母求助。

#親職教育#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群募好久終於收到啦#感動之餘來開箱寫文分享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