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二月的勝者》:不是奪魁,而是發展成為自己。

這一季追這齣追得很認真,先生總是不太理解看一齣升學的片到底有什麼好看的,特別是看著大大的紅字倒數考試,怎麼想都不太好玩,為什麼我追的這麼認真?

或許,是跟過去的自己致敬吧,那個不知道目標,卻只能在賽道上奮力奔馳的自己。

劇中的故事設定在日本的國小考國中,因為日本的制度沒有聯招,所以只有獨招,每個人都必須自己決定要考什麼學校,依照自己的偏差值(大概可以認識為「自己在群體裡是百分等級多少」的概念)來決定要報考怎樣的學校,也面對那些壓力跟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結果。

看著一群國小的學童必須每天下課就去補習班,必須沒有暑假沒有寒假沒有玩樂,報名各種「衝刺班」學習好提升偏差值,擠進理想的升學窄門,我的內心忍不住覺得這一切實在非常變態。

要求以「玩」為學習主要方式的孩童,放棄自己的學習方式,被迫以不好玩的方式學習,並且認為這一切很有趣,心甘情願想做,而且甘之如飴,實在超級違反人性。

在這樣的夾縫裡,黑木老師帶來了不一樣的可能性,關於「看到每個孩子的發展潛力」,而不只是讓所有孩子往同樣的一列目標衝刺。

找到孩子的專長跟興趣,鼓勵孩子往那個方向培養,成為支持孩子的大人。

從「競爭型」目標,轉向「發展型」目標。很療癒。

回頭看著自己跟自己一路參加考試的經驗,究竟有多少時候有被給予這樣的發展型目標呢?還是大家都朝著同樣的目標奔馳,並且以不同的學校位階來定調彼此?

成長的歷程裡,我們都需要這樣「善意支持的大人」。

支持我們脫離競爭的視角,不以競爭的勝者或炮灰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協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自信,看到自己的特長,並且不從「扣分/不足」而是從「發展/逐步成長」來看自己,順應著孩子自己的目標,支撐他到能長出自信獨立判斷,然後支持並相信他能為自己負責。

如果你的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卻決定放棄你怎麼想?

親職很難,養育很難,像日劇這樣的持續關注跟全然理解孩子也很難,亦步亦趨地支持跟陪伴孩子,然後面對內心最深的恐懼不確定自己做的是否足夠好了,這一切都很艱難,所以看了會覺得很療癒。

關於沒有獲得過的陪伴支持,以及不曾看過的支持者的脆弱。

妳的生命裡曾經有這樣「善意支持的大人」嗎?

願每顆被拋擲在這個充滿競爭跟標籤的社會,並且總是難以妥善估量自己的心,都能獲得這樣善意大人的支持,允許我們成為自己,也讓我們能善意地對待彼此。

#日劇#二月的勝者#日本中學升學考試#日本的升學制度實在亂恐怖的#從國小一路考到大學而且都不是聯招#完全就是課金遊戲跟階級世襲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