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心理學/人生很難,所以我們總是需要很多想像跟善意。

不知道為什麼在《換位思考與非暴力溝通》課程的同學時常脫口而出就會說這句話「人生好難」,或許是源自於第一次認真看到生命裡瀰漫著的創傷,跟那些忍不住就膝反射的反應;又也許是第一次意識到要有意識地說話有多麼難,而自己過去多麼常不假思索地說話;抑或是第一次發現要好好說話,其實需要往自己的裡面看清楚多少事情,這一切都很難,所以大家總是忍不住就說著「人生好難」。

人生很難,而且很少很容易,總是有許多難題等待被消化跟接納。

生命早期帶來的各種誤解或是創傷,像是生命的路上碰出的一個一個洞,要能平坦安然地往前走,有一個不太容易做到的方法,也就是「盈科而後進」,需要滿足那些尚未被好好滿足的什麼,好帶著心靈經歷這場轉化之旅,一點一點地看起來像是往前,其實一點一點地填滿了每一個坑洞,一點一點地變得不太一樣,然後繼續滾動繼續往前走。

當現實世界已經僵化而無法脫逃的時候,戲劇、動畫、故事補強了這一切。

讓我們能從僵化且不再具有可能性的世界裡脫逃,逃逸到一個更有可能性,更充滿善意,讓我們僵化的心靈結構能夠受到豐盛地善意掬捧,能夠讓那顆不安且纖細敏感的心感受到安全與愛,並能有勇氣展開「不一樣的旅程」好改變自己,增加跟彼此的連結,並且發揮自己的能力,而這一切,是這個「現世」通常無能為力的事。

每顆飽受創傷的心,都需要著善意掬捧,所以我們需要許多故事。

每個不同的異世界故事,都正接引著種有特殊創傷經驗的心,像是擅長逃避不擅長面對的心、像是用盡全力工作早已忘了享樂的心、像是不擅長跟人接觸好好溝通的心、像是無法被社會接納總是自我排拒的心、像是被嚴重霸凌而繭居無法出門的心、像是不知道如何畫下界線保護自己的心、像是只知道吸收而很少創造的心。

每顆心,都在不同的故事裡被承接著,準備轉化並找到回歸的力量。

身為一個從小就喜歡看迪士尼吉卜力跟日本動畫的阿宅小孩,我深深地感受到動畫所帶來的心靈轉化力量是很強大的,但因為有許多細緻且重要的轉折時常很少被好好爬梳,於是我開始撰寫了我的「動畫心理學」系列,關於「那些女孩說的故事」以及「那些說給男孩聽的故事」,來整理這些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些有許多讀者有共鳴,也有些只有我自己寫得很開心。

但我沒有想過,這樣的阿宅文,竟然能夠獲得張老師月刊的邀稿,以一個這樣不太典型,很少被認真以對的題目:動畫,來進行書寫跟刊登,老實說有點抖,但一方面又有點期待,關於有更多被視為「不入流」「小朋友的玩藝」「次文化」「非主流」的內容能夠進到傳統上主流的領域裡去,一起被看見。

關於「說一個好故事」帶來的強大療癒力量,讓我們能找到「回歸現世」的勇氣。

這個世界從未完美,所以我們總在「活著」的時候飽受各種苦難,有些是自己的誤解,也有些是這個世界還不完美的惡意,有時候是受了別人受著苦的爆裂所傷,我們的心靈總是渴求著善意,渴求著一個安全且安心的承接之處,讓我們能好好療傷,讓我們能感到放鬆,讓我們能有機會重新學習一些新的方式與人互動,讓我們能一點一點地放下那些不再適合的、讓我們受苦的心靈結構,一點一點地邁向更內外平和地、能好好地創造跟共好的自己。

那是一條不容易的路,需要很多的善意,也需要一個勇敢的自己。

我們的運氣很好,有許多人為各種的創傷創作了各種的故事,幫助我們從欣賞、消費的過程裡就能一點一點地踏上療癒之旅,輕巧且安全地移動著自己的步伐。

每一個逃離都是為了回歸,而妳跟什麼樣的故事有共鳴呢?

這期的張老師月刊裡有我針對異世界轉生所寫的一篇文章,歡迎大家可以看看,也歡迎可以跟我一起討論妳最喜歡的異世界轉生故事!

願每顆在當代社會未盡完美的世界裡瀕臨枯萎的心,都能一點一點地移動到一個充滿善意,能感到安心跟逐漸展開轉化與療癒之旅的地方,讓好故事帶著那個一樣又不一樣的妳找到那條「回歸此世之路」。

#張老師月刊2021年10月號#沒想過宅文也可以登上張老師月刊#那些關於生活的難以及如何接納這一切#就是心理學想幫助人們做到的事#我恭恭敬敬地第一次把一整本張老師月刊給看完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