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執筆推敲》:一本值得一讀但討厭的書。

老實說,我原先沒想過我會在這本書裡意外的體會到什麼是「陰性寫作」,並不是這本書介紹了什麼是陰性寫作,而純粹只是這本書的內容太陽剛了,陽剛到讓人不適,於是我感覺自己好像「發現」了什麼是陰性寫作。

之前有一陣子對於陰性寫作有點好奇,但查了資料也看了傳說中的經典吳爾芙的《論自我與寫作》,老實說,那讀起來像某種囈語,讓人感覺到煩躁不耐,但我也從那裡面發現「此刻已經是不同的環境了」。

能映照出特定時空的文字,或許就是一種陰性書寫?

我很討厭《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我總是認為假使阿德勒看到現在的時代跟自己的理論被這樣詮釋,大概會氣到從墳墓裡爬出來。用於解釋他個人獨特對世界理解的理論,到了現代可能已經充滿壓迫,恣意地擴充解釋這些經典,這種行為似乎越來越不合適而缺少應對不同族群的敏感度,於是我非常討厭這本書。

但,同一個作者教寫作技巧的這本書我還是拿起來看了,想理解他到底如何思考「寫作」這件事。

然後我發現了他一直在試圖創造一種「經典」。

像他的書封上寫的「100年後還能留下來的寫作秘笈」,不知怎麼地看著整本書的時候雖然不乏名言佳句,而且也有許多地方讓我覺得有啟發,但整體來說感覺是一本「討人厭」的書,跟《被討厭的勇氣》一樣討人厭。

主因大概是這整本書太陽剛了,能感受到濃濃的締造經典、主客分離的味道,縱使他明明在談的是訪談跟取材,但不知怎麼地卻感覺到研究者跟被研究者的疏離感,而不是生命的碰撞感。

是種變得堅硬確實的感受,而不是一種流動編織的情緒。

太陽剛了,陽剛到令我不適。

假使時代會演變,像《論寫作與自我》裡的那些囈語已經逐漸對當代的女性無感那樣,那麼寫作必然是鑲嵌在某種特定的時代、特定的關係、特定的氛圍下的語言,在層層疊疊的架構裡尋求生路那樣的囈語著。

囈語,是因為還在找路;囈語是因為還在指認那些具有壓迫性的框架;囈語是因為無法繼續這樣活但又不甘願無法逃脫。

於是囈語成為一種反抗。

持續地囈語,持續地,試著對世界展現某種獨特的現實,揭開原先主流故事的和諧之下看不見的苦難或拉扯,作為一種不被噤聲的積極反抗,於是人們囈語著。

別人聽不懂無妨,書寫的作者是我而讀者也是我,不是為了服務某些別的誰,而是試著傳遞屬於自己獨一無二被壓迫的真實而編織的絮語,像囈語纏繞著。

假使文字縱使不足以傳遞連接,但依然有人會試圖理解,重新協助斷裂的人們「回歸社會」那會是一件多麼好的事?

假使受苦的囈語是種必然。

受苦者能做的最大努力便是試著從自己的痛苦中拋擲出某種難忍又難懂的囈語,描述某種夾縫中的痛苦,無以名狀的,無法指認的結構的苦痛,殘破的囈語。

那麼,或許聆聽囈語就成為了一種義務。

關於如何理解苦痛,如何理解那些隱而未顯的結構,理解那些我們以為完善地卻造成了許多人落入夾縫的苦痛,試著積極地聆聽,試著透過與囈語對話,找到讓囈語之人的痛苦也能重新在社會裡被看見,被安放的前進之路。

一條不會有誰被拋下的實踐之路。

我沒想過這本書會帶給我這樣的收穫,也沒想過能幫助我看見對話、囈語以及積極聆聽的意義,讓我發現縱使不是經典、不夠完善的文字,其實也都是充滿當下時空的意義的。

囈語,是當代痛苦的凝結。

面對囈語,我們總是可以選擇「規訓它使它更符合邏輯」或是「聆聽它直到理解這個痛苦背後的故事」,我這麼想。

一本讓我討厭但值得一讀的書,跟大家分享。

願每個受苦之人都能用盡全力拋擲那些囈語,也願每個囈語都能剛好有人願意一起聆聽。

#讀書心得#取材執筆推敲#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的寫作書#意外讓我體會到陰性書寫是什麼的一本陽剛之書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