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鐵事件II:約束的場所》:身邊連回答問題的人都沒有的社會,會成為邪教的溫床

看完《衝破封印的心靈魔物》這本最近剛出版的奧姆真理教採訪記錄以後,被加碼推薦了這本村上春樹訪談的《約束的場所》,這本書是在當年地下鐵沙林事件以後,沒有相隔太久的狀況裡針對奧姆信徒進行的訪談集結而成的,兩本書互相對照,有許多有趣的感觸。

《衝破封印的心靈魔物》一書裡的人們的角色比較多元,各個不同縣市的警察獨立地查著案、奧姆信徒、以及非常多麻原彰晃的原聲帶;相較之下《約束的場所》一書裡的人們角色單純許多,基本上就是各種基層的奧姆信徒。

考量到成書時代的話,後者想對話的對象大概是一般社會大眾,在沙林事件後對奧姆教徒無孔不入的擔憂跟恐懼,試著刻劃出奧姆教徒的「一般人」面貌;而前者想對話的對象也是社會大眾,對於沙林事件接近二十年後,那個不敢提、不想提的背後,必然還有著什麼需要更一步逼近的,關於社會如何齊心協力抵抗恐怖主義的系統性問題。

《衝破封印的心靈魔物》的核心提問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更早一點發現阻止這個事件?」,明明已經有這麼多案子,有許多警察多方靠近一個案子,但竟然沒有辦法阻止憾事發生?而《約束的場所》裡村上春樹的核心提問大概是:「奧姆的信徒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嗎?他們究竟在想什麼?」,他們如何踏上邪教、如何看待麻原跟恐怖攻擊?那是他們想要的嗎?

兩本書對照看起來,能夠得到一個「很立體」的奧姆真理教。

前者可以看到高階幹部如何被排除在討論之外,如何被捲入事件,然後一步一步越陷越深;後者可以看到基層信徒如何迷惘,如何被隔離在一個無知的位置上,如何地被社會排除然後一步一步走向奧姆,縱使事件接連發生依然相信不是奧姆做的,畢竟他們從奧姆獲得許多幫助跟療癒。

越看會有一種越深的悲哀,混和著對人受的苦與尋求解脫的愁緒。

一個過於單一價值的社會,會製造出許多內在的矛盾跟痛苦,假使缺乏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典範」時,人們自然會尋求一種「溢流而出」的空間,在這裡許多人的選擇是奧姆真理教,透過奧姆試圖解釋身體上那些說不清楚病因的疾病、找到人聽沒有人曾經認真聽過的話、找到一個能犯錯又不會被苛責的地方、找到一個可以不會被指責只要生活就好的地方,一個凝聚眾人渴望與想像的「教團」。

以為是「一個堅強的邪教」,其實只是「多元受苦的投射凝聚」。

泡沫經濟逐漸崩壞的過程裡,過去很容易賺的錢變得沒那麼容易了,產生的價值搖晃,讓人渴求著「真理」;總是滿懷著各種疑問,但竟然只有在奧姆才有人認真聽,跟第一次被認真的回答了,於是虔信著;懷抱著身體的不適跟不同的反應,卻很少被認真地解釋,於是在麻原的打坐跟瑜珈裡找到療癒,進而加入教團;很少被認真地當作一回事,但被看見了,好像只要相信跟依靠就能被允諾解脫,於是想認真地跟隨。

核心是「受苦」,而奧姆只是「受苦者們一起逃離的容納處所」。

我很喜歡研究邪教,因為邪教總是充滿矛盾,像是混和著人性的光輝跟黑暗,很難找到一條明確的界線,或是很明確地劃下某一條線,從某個時期開始就變成了邪惡的存在,在那之前其實還沒有之類的。而且最矛盾的事情大概是「信徒們是『渴求著』這個地方的存在的」,那必然代表著「這個地方帶給人們療癒」,而不僅僅只是「一群愚昧的人」這麼簡單。

更核心的問題或許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沒有空間容納受苦者?」

而那個答案可能會很難,就像書籍裡頭提到的自從奧姆犯下地下鐵沙林事件以後,通過法規解散教團,於是,教團裡的人們多半都是「奉獻了畢生的積蓄加入教團」的,接下來教團的人們必須開始試著「回到社會」,但卻會遇到有部分的高齡者根本沒有能力求職,不知道該如何重回社會,變得更加邊緣,或是有些有能力工作的信徒,想試著找到方法重回社會,卻會遭受警方的監視,甚至四處告訴大家「這個人是奧姆信徒」,於是讓他們的重回社會之路變得更加艱辛。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沒有空間容納受苦者?」

「因為有餘裕看見人,看著人的受苦,『相信人』實在太難了。」

我們要不是預先判斷,防範壞事,就是預先判定某些事是否有價值,這些話都是廢話可以不用聽,這個人不重要可以不用理會,這個人說話胡言亂語不知道在說什麼不用當一回事,這個人一定是壞胚子所以一定要嚴加管理,縱使對這個人而言可能是迫害也無妨。

這是一個很悲傷的張力,防範罪惡傷害跟好好善待每一個受苦者。

要能跨越這樣的終極二選一,需要「一個網絡」,不可能是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事,大家懷抱著各自的信仰,但願意攜手一起往同一個方向前進,一個更友善、更善意、更共好的氛圍,更尊重人的地方,不是一個人犧牲自己式的燃燒殆盡,而是大家彼此關照著,一起逐漸收起的一張網,讓人在中間被承接住,也讓人彼此支撐著。

然而,現代化社會的「個人負責論」正好是這一切的大敵。

讓我們只能各自孤零零地面對生命帶來的各種考驗,也為了各自的利益疏於建立網絡跟社群,像是每個人都忙著往最尖的山峰爬,競速著誰會是最快的那個人,卻沒有人先好好地檢查自己身上的防護設備是否已經安妥,一人一命,不要拖累彼此就好,既不看重自己也看不到別人。

這一切很難。既獨立,又連結,齊心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斷裂的那些,終究會找到一個低窪凝聚,因為沒有被善意掬捧過,終究會成為混和著受苦善意與惡的混和體;要能阻止這一切,除了在日常生活裡仔細地、更有餘裕地、更有意識地接住每一個人,別無他法。我總是自己這麼想著。

「當代社會究竟有沒有能力防範下一個奧姆?」

願每顆在當代社會總是受著無以名狀的苦的心,總是能遭遇善緣,被妥善地聆聽陪伴,被好好當一回事,感受到身而為人的尊嚴,讓創傷可以被療癒也能成為彼此的助力。

#讀書心得#地下鐵沙林事件#奧姆真理教教徒的不同觀點#當代社會如何避免這樣的事發生#缺乏容納的社會單一價值讓邪教成為樂園#邪惡只是最後迸發的一個點#過程間對信徒來說悲哀地都充滿療癒#或許該問的是這個社會怎麼了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